製圖:蔡華偉
  橫貫東西、連接內外裝潢,能源管道蜿蜒萬里,為中國經濟加油給力;
  穿山跨海,追風逐浪,交通設施四通八達東森房屋,讓萬里神州近在咫尺。
  改革開放35年來,我國基礎關鍵字行銷產業和基礎設施瓶頸制約不斷緩解,取得質的飛躍。
  11月初,津秦高鐵仍在調試中,在合肥工作的東餐飲設備北人朱先生就已經開始打聽車次和票價了。“眼下合肥到東北只有一趟列車T242,到沈陽要17個小時,以後有了津秦高鐵只要個‘零頭’,7個多小時,多方便啊!”
  從無到有的高速台北港式飲茶鐵路,僅僅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設施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。短短35年,我國的能源、交通、通信等基礎產業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。“中國修路、架橋、打隧道等建設水平和能力,令世界驚嘆。中國從一個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的國家,奇跡般地成為基礎設施最先進的發展中國家,在有些方面甚至可與發達國家媲美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說。
  西氣東輸工程投產10年已累計輸送天然氣1800億立方米,可替代燃煤2.3億噸,相應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每年造出一個小興安嶺林地。“近十年來,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100億立方米,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4.5%,逐步擔負起改善我國能源結構的使命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邱中建說。
  伴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由2002年的4.6%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42.1%,人們的溝通方式更加便捷。從電報信件到電話短信,再到互聯網視頻聊天、手機微信購物,雲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一系列的互聯網新技術讓三網融合變得不再遙不可及。
  (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陸婭楠)
  (相關報道見第四版)  (原標題:基礎產業,質的飛躍(改革開放35年·經濟發展成果述評④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g92xgqll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